周末干啥去??别呆在家里了,外面有好多好玩的呢!
这一天,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参加了由“人间烟火举办的 【茨厂街听不见的老街】 导览,由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带团,让我们跟着老街坊的声音,穿梭在茨厂街的各个小巷里,回味着古老的过去。这是一场非常特别又精彩的体验。音响中有几个已故老街坊的口述采集、唱伶的歌声、剧社的电台录音等等,还有一段影像。
张吉安在这个活动中充分地展现了他的魅力,跟着他的声音,仿佛走入了一场时光隧道。从来没想过,原来茨厂街辉煌的过去,其实一点也不比槟城的南洋时光逊色。
到底我们走了什么呢??一起看看吧
当天早上,我们 8.30am 就集合了。原本是打算去杜志昌医生老家那里,但因为改路的关系,所以我们该在 KK Mart 那里集合 Xp 简单地自我介绍后,张吉安就带我们开始了一趟怀旧之旅。
张吉安和我们大约讲述了茨厂街的历史,还有他的由来。首先和我们介绍的是杜志昌医生的故事,他的爷爷是杜南,据闻曾经是孙中山革命时期来南洋的英语老师。杜志昌老先生已经过世了,但他之前口述的茨厂街老故事依然保存了下来,打开音响,可以听到老一辈那浓浓的粤语。近年来,我们年轻一辈的粤语,已经深深地被 TVB 影响了。
此外他也和我们讲解了为什么老一辈把茨厂街称为”小巴刹“的原因。上个世纪的时候,因为没有雪柜,所以大部分的家庭一天必须购买两次的菜来准备伙食。大巴刹是如今的 Central Market, 而小巴刹则是茨厂街。
这个小小的随身音响,就是我们整个旅途中最重要的角色。张吉安把录音都存在了 USB 里,然后插入音响播放给我们听。张吉安也很专业,听录音的前后都会给我们做介绍。他的录音有些已经有差不多10年的历史了
第二站:杂货行
茨厂街其实经历了不少旧建筑拆建的转折,其实有很多上世纪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都已经不在了。而杂货行则是其中一个幸得以保留的百年历史建筑。
以前的杂货行,是收留那些漂洋来当苦力的穷苦人家,如今摇身一变,成了背包客栈。
杂货行的屋顶那里明确地写着建于民国年间,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百年建筑了
第三站:马姐的足迹
在上个世纪的南洋时期,有一个很特别的职业,称之为马姐。他们是中国南下来马来亚工作的女性,大部分都是来自广东顺德。通常都是在大户人家里当帮佣。普遍上我们认识的马姐,就是电视里梳着长辫子,穿着白衫黑裤的帮佣了。自梳当了马姐,就是不能嫁人了。所以那个时候,马姐们都会聚居在一起,互相依靠。
张吉安带我们来到的这个小巷,前身其实是马姐们居住的小房子,但都已经被拆了,成了一栋栋的高楼
你知道在槟城,也有马姐街吗?? 就是槟城的义福街和著名的 Lebuh Muntri 了
看到那个“双英斋”的牌子吗??是马姐曾经活跃留下的足迹哦
话说以前的时候,这个铁板屋后面其实是一座“七姐庙”,是马姐们膜拜的寺庙之一,当年香火鼎盛,马姐们都会先到双英斋那里吃素然后再去寺庙
只是,时代变迁,马姐文化也逐渐没落,而七姐庙也开始没了香火,毁在一场大火中,如今只剩下一堆废墟。而双英斋的标志,成了茨厂街上,马姐唯一留下的足迹。
接着,张吉安带着我们走过小巷,去感受一下当年马姐们曾经走过的路。
第四站: 人镜慈善白话剧场
穿过小巷,我们就来到了一栋白色的老建筑,庞大的独楼,正诉说着当年她曾经的辉煌。
当年我们的祖先漂洋来到了马来亚,依然心系中国,便创立了这一个剧场,一开始都是出演救国剧,抗战歌曲,为革命筹款。里头有一个小舞台,还有音箱,算是当时一个比较高规格的表演剧场哦
后来中国解放了,粤剧开始盛行,这里也成了各大著名演员的表演舞台,据说当时香港著名的演员梁醒波也曾经来这里登台演出。独立之后,就变成了慈善剧筹款。这里也曾经是粤剧推广中心。
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镜慈善白话剧场也没落了,历尽沧桑的外表见证了茨厂街的变迁。
这个时候,张吉安让我们听一段录音,是50、60年代的现场录音,后来在广播台上播放。
我们一行人望着这栋建筑,听着录音,旁人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我们在干什么呢哈哈
曾经,剧场的楼下店铺生意兴隆,如今只剩下一家洋服老店~ 邝福荣洋服。
这家老店来头可不小,是茨厂街的活历史。当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好几套官服都是出自这家店里(他的儿子咱们就不知道咱们也不敢说 Xp)
这家老店已经来到第三代了,但老人家依然坚持开店给老顾客们做一身得体的西装。只可惜当天并没有开门,要不然我们可以去看一看
偶尔抬头,看到富有南洋风情的篱笆~ 在槟城,这种情景处处可见;但懂文化保护的人其实不多,茨厂街就是一个很可惜的例子
第五站:福音堂
人镜慈善白话剧场旁边,就有一家百年历史的教堂~ 福音堂
这是吉隆坡第一座广府教会。当年,茨厂街的革命人士也曾经在福音堂里为革命筹款、谋划,至于孙中山先生是否曾经到此,就无人知晓了
福音堂大堂里的构造是拱形的(其实大部分的老教堂都是类似的设计哦),所以唱诗班的回音显得格外澎湃。张吉安让我们再听一段现场录音,没有麦克风情况下的唱诗班唱一段歌曲。可以想象当年在这里唱爱国歌曲的话应该会让人很深同感受吧?
这栋老建筑物,在拆之前是古色古香的嘉应会馆,据当地街坊描述,里头的格局比一般的宗祠更高,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被拆了,建成了一排店屋收租
走了茨厂街好几次,都不曾走到来这里,每一道墙,每一个斑驳的墙面,都是一道故事
第六站:停车场的前身历史
在这场导览中,张吉安也带我们走了几个重要的停车场。重点不在于那个停车场费有多贵 Xp, 而是这个停车场在茨厂街的历史上扮演的角色。
站在十字路口前,张吉安播放了一段老街坊的录音,诉说着当年不一样的情景
看到那个蓝色的围栏吗??
那块空地的前身,其实是马来亚的第一个现代化厕所,那时也被称为红毛屎坑。刚来到马来亚的华人还是习惯性用茅厕和倒夜香,红毛屎坑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的习惯。
据说这个红毛屎坑当时即使是收费制,但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
可惜,视景变迁,如今已经被拆迁,另作用途了
而红毛屎坑对面的停车场(人镜慈善白话剧场的后面),前身则是积善堂殡仪馆。
那时候的小朋友们,很避忌来到这个地方玩耍,为什么呢??
还记得之前的杂货行吗??那时,如果苦力们已经年老或者是病危(就是生命垂危),就会被搬来积善堂的二楼安置直到死去,因此不时会传出老人病痛的哀呼声,大人们也借此吓唬小朋友。
没想到,一个停车场也可以有那么样的故事
第七站:老店屋
原本我以为 茨厂街的店屋已经很老旧了,这时候张吉安搬出他的手提电脑给我们播放一段60年代的录影,是关于当时茨厂街新年的景象,此影片还可以从 BBC网站上找得到呢!
对比60年代的茨厂街店屋,那时候都是三层楼的店屋,新年的时候茨厂街真的很热闹
舞狮表演在新年中绝对少不了,而以前并没有踩高桩采青,舞狮是真的如影片里一样,挂在竹竿上采青的,真是惊险连连!!
那原本的店屋为什么拆掉了呢??那时候的包租公包租婆们觉得维修起来太麻烦,直接拆掉变成了2层楼的店屋了
照片里的新钥匙有限公司的店屋,前身是 BATA 鞋店的总公司呢~ 只是时光流逝,这些店屋的生意也门可罗雀
第八站:乐安大旅社
我们年轻一辈的可能对这个不熟悉,但老一辈的人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怀念,那是他们读中学时期,最常来这里吃饭 lepak 的地方啊!!
乐安大旅社是上个世纪很著名的 kopitiam + 旅馆,一共由三代家庭管理。那时候娱乐消遣并不多,乐安大旅社里有一个音箱,每天晚上都会播放电台的节目。而老街坊们就喜欢来这里点上一盏茶,一杯咖啡,然后悠闲地听着广播
很可惜的是,上一任政府原本把这个区域规划为 MRT 计划,乐安大旅社被逼终止营业为发展让路。但庆幸计划还没实现,就被人民推翻了。为此,政府还特地立了一个牌碑,和一些旧照片
据说,如今乐安大旅社接班人的后代正在努力争取重新开张,咱们拭目以待吧!!
这栋建筑载着多少上一辈人的回忆啊!要是被拆了真的太可惜
第九站:戏院巷、中华巷、中华戏院
最近爆红的鬼仔巷,其实是戏院巷的其中一部分哦~我们这次并没有去到鬼仔巷,但张吉安还是给我们简单地诉说关于鬼仔巷的故事
虽然没在旅途中,但我还是去看看了一下。嗯,就一条很短小巷,里头有许多关于茨厂街的壁画。可惜人太多,我没办法仔细地去欣赏。原本应该富有文化色彩的鬼仔巷,沦为了一个大家只管拍照打卡的地方,成了第二个二奶巷 =..=
为什么被称为鬼仔巷呢??
原来那时候的家长,很多会把小孩留在这个巷子里玩耍,而大人们则去戏院看唱戏。小孩子嘛玩起来当然很吵,所以就叫鬼仔咯
这条毫不起眼的小巷子,就是戏院巷之一,很多人会在晚上搭着巴士来到陈氏书院那里下车,然后通过小巷去中华戏院看戏去
继续走在小路上
张吉安继续给我们讲解这个地区当年的故事,大家都很专心地在听讲解,做笔记
说到这里,你会不会发现,曾经以为自己很了解的茨厂街,其实自己根本不了解她之前的故事??
这个时候,我们一起眺望看着对面的停车场。Uncle 以为我们在看他不好意思一下 Xp
这一个停车场,是整趟导览中,最重份量的。因为她的前身,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中华戏院
从 Yumcha cafe 的二楼阳台拍下的停车场景色~ 老旧的建筑物和正在新建中的摩天大楼形成很大的对比
这个中华戏院,是那时候大家最大的消遣活动。晚上吃了晚饭,大人们相约来到戏院看戏班。这里的第一任班主,就是大名鼎鼎的粱醒波。这里说的戏院并不是我们熟悉的 movie theatre, 那个时候是唱戏班
后来,戏院一直惨遭祝融光临,前前后后一个发生了3场大火。每次大火之后的戏院,就会有鬼故事传出,因而闹鬼,慢慢地戏院也没落了下来。最后更沦落到上演风情剧(也就是脱衣舞啦),更流传下来了一首童谣。这个童谣,也收录在录音中哦
后来,戏院毁灭于一场大火后,就直接变成了一片废墟,转而变成了如今的停车场了
那时候的唱戏班在结束表演之后,通常都会让恩记录音唱片现场录音,然后以黑胶片卖出给想回味的粉丝们。根据张吉安的回溯,那时恩记抛售黑胶唱片,他自己买了一大箱回去(据说有大约一万张),而香港也派人来这里扫了一大箱回去,可见恩记那时候到底收藏了多少历史性的黑胶唱片啊!
结束旅程后,好不容易等到恩记开店,进去看一看。除了墙壁上的海报颇有历史以外,,碟架上的都是新的唱片了,最老的就是 beyond 和龙飘飘吧??
店主还是会时不时播放一些上世纪的流行歌曲,缅怀一下辉煌的过去
这时候张吉安掏出一张唱片封面,乍看之下还真的很像贺年卡
原来当年流行以恩记的唱片,以贺年卡的方式去拜年,还有 XX 敬赠的字眼呢
这是也播放一段当年的新年歌,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经常听到那个唢呐声很响很吵的歌曲,也就是广东八音;和我们现在一些洗脑般的新年歌很不一样
如今,连手写的贺年卡都已经很少见了。大家变成了在面子书上发电子贺年卡的形式拜年
这就是当年的红包封啦!很小个对不对??
因为那时候的压岁钱,都是硬币啊,哪里像现在的小朋友一样,红包里满满的纸钞
这时,我们也听最后2段录音,其中一个是讲关于这个地区两个很著名的凉茶铺。而中华巷这里什么职业都有,有算命的、唱伶,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就是讲故事的师傅。给了钱当听户,听一炷香的故事。如今那个讲故事的地点还在,就在停车场尾端的大树下呢
还挺了一段唱伶给 Rojak 档口唱广告歌的录音,原来当年的 Rojak 配料中还有香蕉花
结束旅程之后,我们来到了关帝庙拍一张大合照,这里香火鼎盛
感谢张吉安让我上了一场重新认识茨厂街的课,他的导览真的实在太棒了,有机会一定要来体验一下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人间烟火!
!
这个2小时的导览,费用是 RM30, 真是物超所值。人间烟火的活动系列当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导览,链接可以看这里哦:
其实茨厂街还有许多具有历史性的建筑物呢,我这次随机走了几个,但没有人带领也只是走马看花拍拍照而已
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茨厂街历史建筑物的导览活动呢??
在鬼仔巷那里看到一个把笛子吹得出神入化的老人,让我驻足欣赏他一曲
和老人借看了他笛子的乐谱,哇,真的不简单!!
如果你也有机会遇上这个老人的话,不妨驻足听一曲,给钱当个听户哦
Oh BTW, 千万要记得不可以随意停车,要不然就会像这位仁兄的车子一样,被警方拖走了呜呜呜
再见啦茨厂街,期待下一场导览,让我重新认识不一样的茨厂街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