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的旅行,很幸运那我们有吴声强大哥带着我们到处趴趴走,不只是重新了解了十八丁,还认识了马登新村这个在霹雳州历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
今天,就跟着我们走一回吧!


第一站: 十八丁老街
我们大概2点来到十八丁,check in 了财富民宿之后,就跟着大哥来到了十八丁的大街上去。 
因为是一个不繁忙的下午,我们可以悠闲地漫步在大街上,感受这个渔村淳朴的慢生活。

十八丁中午吃什么呢?当然是远近驰名的海鲜咖喱面啦!
咖喱面档口就在大街三岔口上,也是在 port weld 石碑附近,
关于他们的营业时间可以先查看面子书哦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ehBengEng.sepetangcurrymee/

有谁和我一样,很喜欢这种怀旧式的板屋呢? 
我在吃面的时候就在想,要是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民宿那该多好呀~ 

在等待咖喱面上桌的时候,忍不住嘴馋,看到隔壁正在炸虾饼,就买了几块来吃一吃。

热乎乎的虾饼上桌,爽脆可口呀,只是看了烹饪方式突然有点觉得好像卡路里太高了,偶尔吃一下就好哈哈! 

登登登!热腾腾的咖喱面上桌啦~ 配料也很丰富,有豆腐卜和好几只小虾子,价钱也挺亲民的。海鲜咖喱面我个人觉得有点偏甜,和平时最爱的槟城白咖喱面不太一样。 

炎热的天气则能少了红豆搅和红豆冰呢?解暑必备呀。

吃饱喝足后,我们就开始到处逛一逛,不远处就来到了这个 Port Weld 的石碑。
可以清楚地看到,这个 KTM 路线是在 1885年开始启用的,也就是我们在课本里熟悉的马来亚第一条火车路哟。
那会不会觉得奇怪,既然是火车站,火车轨道呢?? 

原来这个石碑是在后来的发展中,被搬移到如今的地址。隔壁的同利兴,是当初的售票站,而以前的火车站,就是如今的码头。所以当地很多老一辈的村民们还是习惯把码头称为火车站;这也是为什么十八丁有一个餐楼,明明在码头边,名字却叫做‘十八丁火车站海鲜楼’的原因。

以前为了方便锡米和橡胶的运输,英国政府开通了火车路,把太平的原产料,用最快速最方便的方法运输来到码头这里,所以也带旺了十八丁的发展。
但地方红了,也就是非多了。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义兴海山的帮派吗?当年的拉律之战,也就是在这个地方附近,接下来会提到哟。

那,火车轨道呢? 
很可惜的是,在发展的巨轮下,昔日的火车轨道不仅没有被保留下来,而轨道的旧址,就在咖喱面档口下。听大哥说,这个轨道一路衔接到太平去。这也激发起了我的兴趣,不知道有没有人懂的这个火车轨道旧址在哪里呢?说不定可以像最近的百年隧道一样,重见天日。

而十八丁的名字由来有很多说法
  • 有人说,十八丁以前是叫十八灯,因为大街上一共有十八个电柱,也因此得名,据说以前的地契也是写着‘十八灯’,后来不知道怎么改名了。
  • 也有说,十八丁是由十八位男丁发展起来,因此而得名的
  • 也有说法是,因为以前从太平徒步来到十八丁,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,马来人称这个地方为 Sepetang, 而华语则取了谐音十八丁。
无论哪个说法都好,都是和十八丁的发展息息相关的。

第二站:十八丁的黑金~ 炭窑厂
说起十八丁,一定不能错过了炭窑啦~ 我们跟着吴大哥的脚步,来到了十八丁最著名的炭窑厂,参观参观。
如果想要看关于炭窑的完整解释,可以看看人生过客的部落格文章哦: https://cpymoos.com/2015/07/taiping-kuala-sepetang-charcoal-factory/

每个炭窑都很巨大,而且工程也复杂,只可惜的是这个手艺已经接近失传,霹雳州也只剩下2位师傅还在做罢了。 
每个炭窑大概是7米高,直径大约是 6.7米,呈半球形状,而原材料主要是黄泥和沙,还有红砖块。不要以为做一个炭窑很简单,每个炭窑都需要大概1个月的制作时间,而炭窑的寿命也只有10年多罢了。
为什么是使用黄泥和红砖块,而不是近时代最常用的钢筋水泥呢? 
因为水泥不耐热,会容易裂开,而红砖块和黄泥比较能够抵抗高温的压力。

这个偌大的炭窑厂,有大概4个正在使用中的炭窑,2个正在建造中的炭窑。
我们去的那一天,有一个正在冷却过程,另一个在开大火中,能够让我们看到炭窑不一样的面貌。

马登红树林,是霹雳州最大的红树林,一共有4万公顷的面积,作为木炭的管理。
关于炭窑,也是有面积控制的,一个炭窑可以使用的是2.2公顷的红树林,而且都是要30年树龄的 bakau minyak,所以不是想建就建哦

全国一共有489个炭窑,24小时全天运作,制作出来的木炭主要是运输去韩国日本等市场。

有时候看着红树林,一直怀疑,为什么被称为红树呢?
原来要扒开外层的树皮,就可以看到红树的真面目啦

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木炭,是采用烟熏而不是烧木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哦
一个红树杆要变成一块黑金般的木炭,需要经历10天的大火;14天的小火,再进行8天的冷却,才能开窑。 当我们都以为大火是最热的时候,惊奇地发现,原来大火只是85℃,而小火则是高达200℃;这期间,小火要保持不能被熄灭,要不然整个炭窑会烧起来。而冷却期间,4个气窗和大门都必须要封闭起来,最后才能出碳。

听完这些,看似简单的制碳过程,中间需要多少的经验和智慧呀

正在烤小火的炭窑,旁边的4个气窗还有水气冒出来。
因为在熏炭的过程中,会制造很多水气,所以必须要排出来熏干,才会制造出漂亮的黑金木炭来。

制作出来的木炭就是长这个样子啦,黑到发亮,所以也被称为黑金

在解说中,吴大哥说,50吨的红树,只能制作处 10吨的木炭。
我有点吓到,一是原来红树的含水量那么大,而是到底要怎么把50吨的红树塞进炭窑里啊?
刚好有一个炭窑还没开始运作,还在搬运过程中,我们才有机会一探究竟。

可以看到炭窑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炭窑里,密度很高,炭窑里的墙壁都被熏成黑色了。
一个炭窑,排满的花大概有1200-1300根红树。

一个红树的树杆有多高多重呢? 
和我一样高啊!在吴大哥的帮助下我勉强可以扶着这个树杆拍照,很难想象工人们如何快速地搬运这些树桐呀
然后他们跟我说,那里的老师傅,一趟一只手扛一个树杆..... 好吧我是应该去上健身房了哈哈

工人们在红树林里砍伐红树之后,就会趁着涨潮时,再用炭船把红树通过河流和人造河运输到炭窑厂边,只可惜我们那天遇上了退潮,没机会遇上了。

这趟旅程中,很感谢我大哥带我们带出走走逛逛,
也很感激 247go 的安排,想要来个太平-十八丁的私人团,可以点击:247go 太平十八丁私人团

整整齐齐的树桐摆放在河岸边

退潮后的河道,看起来不起眼,但已经孕育了多少代人呀
只可惜的是,如今炭窑行业已经开始步入了夕阳行业,随着人口流失,加上年轻一辈对这个行业兴趣乏乏,炭窑开始步入了没落的状态中。
希望未来的日子,可以有更好的措施来解决夕阳行业的问题吧! 

第三站:马登博物馆
去了炭窑,我们来到了位于马登的博物馆,这家博物馆原先是 Ngah Ibrahim 的古堡旧居,后来经历了角色演变,变成了学府、办公楼等等,后来被重新规划成博物馆。

这家博物馆,完整地记载了太平的建成和那时拉律之战的故事等等,非常值得前来参观。 

这就是博物馆的外观,以往 Ngah Ibrahim 古堡的占地真的很大,而且我很想说他们很会选地点,好山明水秀的地方呀。
只是有点好奇,相比之下,江沙的皇宫占地,好像不及这个博物馆的一半..... 为啥呀? 

这个围墙,是在二战时期,被日军飞机撞击破坏的围墙,除了围墙依然保留至今,飞机的零件也被收藏在博物馆里, 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恐怖

博物馆的主体建筑,也是按照着 Ngah Ibrahim 故居重新翻新的
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? 嗯对,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很常读到这位拉律部长,他在太平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。 

还觉得想不起来?还记得有一位马来人因为参与 J.W.W Birch 刺杀活动中,被捕然后流放到 pulau seychelles,就是这位大人物了。
说到这里,是不是已经记起来了呢? 

参观这个博物馆,是免费开放的。但很多游客们都对这里兴趣不大,即使是星期五,从登记的名单中,一天的游客量大约只有10个人罢了,好可惜。

一踏入博物馆,就有一个大象的塑像,这个大象和太平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?
这个大象名字叫 Larut, 是 Ngah Ibrahim 饲养的宠物。有一天,Larut 不小心走丢了,3天后被找回来时,发现它的腿上布满了银色的矿物质,这也是大家发现锡米的开始。

因此,太平的原名拉律 Larut, 就由此而来。
后来的几年里,拉律因为锡米矿业蓬勃发展,被两个大帮派~ 义兴海山掌控了大部分的华人矿场,因为地盘争夺,加上马来统治者之间的权力之争,引发了三场的拉律之战。
后来签订了邦咯条约,重新分配矿场,换来了和平,拉律也因此改名为太平。

博物馆里其实有很多很好的解说,家里如果有正在读中学历史的朋友们,不妨可以考虑带孩子们过来,用故事来引导,更容易记住。
我曾经是哪个啃历史书啃到快要哭的过来人,真的用历史故事的方式好太多了

上个世纪的农民,使用耕种工具

还原当时刺杀英国殖民地官员 J.W.W Birch 之后,在法庭里被审讯的场面。
当初这座古堡除了是 Ngah Ibrahim 的住所之外,也是他们的行政中心,有办公楼和监狱等等。
而在这之前,他和 Dato Maharajalela 等一众心腹,被囚禁在自家楼下的监狱里。
后来,Dato Maharajalela 等人被判处了死刑,据说是被吊死在城堡外的书上。
而 Ngah Ibrahim 则被判了流放,去世了多年,后人才成功将他的遗体搬回马来西亚,重新安葬在古堡的范围内

从二楼眺望下去,可以看到这个府邸占地真的很大

虽然是马来传统建筑物,但有着欧式的旋转大楼梯,对面更是山明水秀的画面,好漂亮

多年以后,历尽千辛万苦,Ngah Ibrahim 终于从流放的地方,回到自己的家乡重新安葬。

马登博物馆
开放时间:每天 9am-5pm (星期五会有调整) 
免费参观

第四站: 汉龙香行
在马登这里,依然能保留着许多的夕阳行业,其中一个就是汉龙香行。
这个其实让我挺惊讶的,因为龙香文化在我们华社中非常盛行,没想到如今却面对着无人接手行业的窘境。

汉龙香行没有明显的招牌,比较好认的就是入口处的一座庙宇
我们在吴大哥的带领下,走进去参观

制作龙香其实并不容易,大部分都需要全手工制作,非常耗时耗力。
很感谢依然坚持守着这份行业的业者们。吴大哥给我们细细道来了制作龙香的过程。
原来龙香也有不同的尺寸,还有不同的颜色,走我们去看看吧

工作人员在给龙香上底色

手工制作的龙头,虽然有模板,但手工还是十分复杂,可以看得出半成品的细节已经蛮细腻了

看惯了彩色的龙香,金灿灿的龙香看过了吗? 

看完了整个龙香的制作过程,只能感叹夕阳行业的不容易
听说之前他们有举办 DIY 迷你小龙香的活动,不知道还会继续吗? 

汉龙香行
地址📍G.R.,Ujong Matang,34750 Matang,Taiping Perak Darul Ridzuan
电话☎️05-8477628

第五站:马登苏蓝卓庙
在马登这里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庙宇,而这家庙宇的规则却让外地人感到百思而不得其解,到底为什么呢? 

在这座拿督公庙里,前来参拜的话,是不可以带上西洋糕点或者是水果的。
这个地方,和太平的起源也是有关系的哦

原来这座庙宇供奉的,是当初太平采矿业义兴派的重要任务之一~ 苏亚松。
而这位传奇人物,相传有刀枪不入的本事,他为人也非常仗义,经常劫富济贫。后来被英国殖民政府扣捕并施予酷刑,最终被杀害。
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加吴声强大哥的私人导览团,了解更多故事哦

苏蓝卓庙
 Jalan Teluk Kertang, 34750 Matang, Perak

第六站:造船厂
在苏蓝卓庙的对面,就是一个传统的造船厂。这一天我们很幸运,他们正在给一艘渔船进行维修。听吴大哥说,传统的造船行业,如今也陷入了夕阳行业之中。因为学徒的日子漫长且艰苦,年轻的一辈不愿意接手,大部分的工作落到了外劳的手中。

我们在炭窑那里没见到运送红木的船只,在这里幸运地看到了。

工人正在工作中,所以我们也只是远远地眺望。修补渔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在西海岸这里的船厂也寥寥无几。
下一次有机会的话,我们再去看看造船的骨架。

第七站:十八丁码头与 The Puff Cafe 
还记得早前说过,十八顶的火车站终点,也就是码头吗?所以在当地人口中,说去火车站,其实就是前往码头哪里。 
十八丁这里有一个渔船和观光船只公用的码头,就在 Happy 8 Retreat Kuala Sepetang 的隔壁罢了。

十八丁的码头哪里停靠的大部分都是 B型的渔船。
这几年走访了很多马来西亚大大小小的渔村,虽然景色差不多但每一个的风土人情都不一样,很值得我们前往。

我们要前往水上餐厅 The Puff Cafe, 所以就在码头哪里等待渔船来接我们呗! 

搭上了渔船,从渔船那里看十八丁的渔村。这里的家庭大部分都是渔民,渔船也是直接停靠在自家门前。
在十八丁还有老港和过港两个地方我还没去探索呢,找个时间我们 jio 一 jio? 

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七彩的 puff cafe 啦!这里晚上亮灯的时候更漂亮呢
和一般的水上餐厅不一样, The Puff Café 是四面都浮在和水上,周围都是红树林湿地,绝对是一个新体验!这里还有河豚养殖场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过来看看哦

有船只在附近掠过时,激起的波浪会让人感觉颠簸了一下,就像是在船屋上。

在船长的允许下,我们坐到了船头这里,感受风掠过的快感

在这里可以吃着老板精心炮制的饮料特调,吃着美食,看着河面上的日落,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满天星空呢。

我们点了老板的特调,吹着微风,听着轻松的音乐,享受这个悠闲的感觉。不时还会看到老鹰和翠鸟,好接近大自然。

夜幕降临时,餐厅里亮起了小灯泡和各色 LED 灯,直接把氛围感拉满,从远处看好像从林间的精灵小房子一样。餐厅里有一处墙壁更是有夜光壁画,自己前来看看呗。

The Puff Cafe
地址: 养鱼场Kuala Sepetang
营业时间:
星期一至二 店休
星期三至日 12pm - 12am

第八站: 鑏檬海鲜冷气酒家
在 Puff Cafe 那里没吃饱,我们继续下一站,吃道地美食去吧!

我们来的就这家当地人最爱的餐厅啦
听吴大哥说,上个世界发生的拉律战争,其实是在这里附近,但具体地点在哪里,我们不知道

炸茄子,美食陆陆续续上桌啦

这个鱼炸得酥酥脆脆的,很开胃下饭呢!

用料非常丰富的海鲜面,来到马登怎么能够错过呢?

还有我们最爱最爱的海鲜粥! 
以前我会很抗拒海鲜粥,又怕腥又讨厌吃姜丝。但这个两者都控制得很好,太喜欢了

最后一站:早晨的十八丁老街
因为七早八早必须去集合走隧道( lol 你可以想象这一篇我到底拖了多久才写),所以我们早餐就在老街解决啦

打包好徒步得 packed lunch。 只有在渔村的地方,我才会看到早上6,7点的经济饭档口呗哈哈。
因为渔民出海的时间很早,他们需要丰盛的早餐来进行一整天的体力活,所以吃饭很重要。

北霹雳渔村的特色饮料: 虎狮咬
你喝过了吗?

早餐我们就吃海鲜福建面啦! 还是北部的食物好吃哈哈,这样说我会被打吗? 

吃完早餐,我们就出发去走隧道啦!

很久没有打 blog 了,这篇真的写得好长好长。
你喜欢看这种精细版的写法,还是像面子书那样的简短版呢? 

 

NewerStories OlderStories Home